陕北神木位于黄河岸边,阵势北高南低,窟野河、秃尾河流贯全境,地下水系较多,水资源富厚。道光版《神木县志》纪录:“县境之内,浩浩者川,鲜水利之可兴”,但在旧中国漫长的历史上,水利事业基本上处于空缺的状态。云惠渠上段工程,为神木县城、郊区住民求之不得的重要水利建设工程,干渠从永兴泥河村窟野河上筑坝起水,沿该河东岸经县城至单家滩村,全长13.5公里。
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修建,到民国初年,先后上规模修建了4次,但都遭到失败。1939年东北军骑二军入驻神木休整,在军长何柱国的率先资助资助下,该工程终于展开,但不久因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突然停止资助、特别是骑二军调豫,第五次夭折。新中国建立后,在党和政府的向导下,云惠渠上段工程第六次上马,从神木县、榆林专区、绥榆水利工程处抽调事情人员组成工务所卖力施工,1952年4月8日正式动工,在神木、府谷、米脂、榆林、佳县等地近两千民工的艰辛奋战下,于1953年6月3日峻工。
1953年4月神木县开始实施云惠渠下段工程,从单家滩起向南延伸,四跨窟野河至黄石头地,全长20公里。经由1600名民工的努力,于1957年春竣工,后经续建、补修,浇灌土地面积15200亩。
上下两段云惠渠的建成,远远凌驾神木5000年历史上干渠建设的总和,缔造了塞上人间奇迹!当得知神木“云惠渠”建修成的消息后,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何柱国很是兴奋,激动地说:“我小我私家不能实现的心愿,共产党给完成了!真是造福人民,好事无量啊!”沙峁、贺家川两个公社,地处十年九旱的丘陵、土石山区,自然条件恶劣,交通未便,水利建设落伍,群众生活存在难题。党和政府为了尽快改变老区的贫困面目,支持全县打响了修建第二云惠渠的战斗。
第二云惠渠从沙峁公社枣坬村四周的窟野河上筑坝起水,九跨窟野河,至黄河四周的温家川村,全长32.5公里,沿途山大沟深、悬崖峭壁,地理条件极为庞大,施工之难、规模之大、造价之高,前所未有。1958年4月15日破土动工,由绥榆水利工程处、榆林专署勘察大队勘察设计,陕西省水利厅工程师赵建都、胡谦印举行技术指导。第二云惠渠修建之时,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轰轰烈烈开展之际,榆林专署水利局长张守明、神木县长张鸿儒亲临工地指挥;神木民工自带口粮行李,不计酬劳,努力参战;府谷、米脂、佳县、绥德等县的1550名民工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7299队伍的250名指战员纷纷赶来助战。
为了一个配合的目的,干群并肩,军民携手,同甘共苦,鼎力大举建设,随处都是你追我赶、热火朝天的生动情景。特别是在施工期间的前两个夏季,曾经遭遇稀有的暴雨袭击,山洪发作,泛滥成灾,但大家齐心协力抗灾护渠,将灾害对工程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。1960年11月,第二云惠渠工程竣工,成为神木历史上规模最大、干道最长、灌地面积最多的水利浇灌工程,浇灌土地8300亩,至今惠及窟野河下游的农民。
神木水利建设只是新中国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。新中国建立以来,麋集实施治水工程。
在黄河、长江等七大流域的筑坝防洪发电、修堰引水浇灌计划治理中,国家到场水平之高、群众发动人数之多、投入资金之大,远远逾越了历代的总和:1952年至1980年国家投资近800亿元,其中地方、社队自筹百亿元,建成防洪、浇灌、排涝、发电等笼罩广、效益高的庞大水利网络。主要成就:整修、新修堤防、圩垸、海塘185000公里;疏浚整治排水河流,开发排水出路;建成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8万4千多座(中型水库由解放前的23座生长到56000万座)、塘坝640万处,总库容量4000亿立方米(含电力投资的库容1110立方米);建成万亩以上灌区5000多处;机电排灌动力由解放初的9万多马力生长到7000多万马力;机电井从零开始生长到209万眼;水利联合发电装机900万千瓦。在农业方面,全国浇灌面积由解放初的2.38亿亩生长到到8亿余亩,浇灌耕地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;治理易涝地2.6亿亩,占全部易涝耕地面积的76%。中国几千年实行土地私有化没有解决了的普遍水灾、旱灾以及民众用饭的问题,在极短的时间内得以解决了,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奇迹。
新建的全国水利系统,至今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浇灌、发电、拦洪等方面的重大作用。如今,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但当年中国人民在毛主席、共产党的向导下,热爱国家、崇尚英雄、投身伟业、继承重担、无私奉献、精密团结、顽强拼搏、艰辛奋斗、勇往直前、奋不顾身的团体主义、英雄主义、爱国主义、共产主义精神,永远值得子孙子女认真学习、忠实传承、鼎力大举弘扬!。
本文关键词:毛泽东,时代,水利建设,缔造,了,人类,历史上,华体会app
本文来源:华体会-www.whwlqczl.com